秋冬之交,中药泡脚驱寒保暖的人又多了…… 专家:中药泡脚因人而异,平衡调节是关键

发布时间:2024-11-09 10:04  浏览量:3

俗话说得好,人老脚先衰,养生先养脚。眼下,中药泡脚蔚然成风,尤其是秋冬时节。很多人一提起中药泡脚,就离不开用艾叶花椒生姜,认为中药泡脚主要是驱寒保暖,这到底正不正确呢?首先,我们从两个案例说起:

曹女士,34岁,睡眠不好,嘴唇发绀,时觉气短,一变天便感觉腰和小腹发凉,听人说用艾叶花椒生姜熬水泡脚较好,于是坚持每天晚饭后煎煮艾叶花椒生姜水泡脚,持续1月后,睡眠不好、嘴唇发绀、时觉气短等症非但未得到减轻,而且有逐步加重的趋势。

胡嗲嗲,83岁,近1周来左膝疼痛,活动时痛甚,伴乏力,查舌苔厚腻,局部无红肿。也是听熟人说用艾叶花椒生姜熬水泡脚能缓解疼痛,于是按照着做,持续1周后,左膝痛症状非但未缓解,而且胡嗲嗲还自觉口干得厉害。

许多读者会有这样的疑惑,上述两位患者出现一些病症时,采用中药泡脚到底有没有疗效?其实,中药泡脚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外治疗法,“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”。通过对症开药、熬煮中药、泡脚,可以使中药药性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,可以达到和内服中药一样的效果。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,很多通过外治的方法即可改善身体不适,因此中药泡脚治病不失为一种便捷的选择。

那么,曹女士和胡嗲嗲为何通过大众普遍认为的“方子”却没有把各自的病治好,反而导致治疗无果甚至严重呢?首先我们从他们使用的方子入手来分析。从中医角度来看,艾叶、花椒、生姜,这三味药都是温热性药物,适合寒湿证的人群,寒湿证人群主要有以下身体表现:

寒,容易损伤身体阳气,便会感觉寒冷;寒性凝滞,促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,表现为疼痛;寒性收引,能使筋脉挛缩,引发肢体屈伸不利等。

湿,性重浊、黏滞,容易让身体感觉“不爽”,伤及人体下部,经络阻滞不畅,使腰腿有沉重的感觉。

总结一下,寒湿证的人有身体沉重、怕冷,关节酸、胀、痛,或者晨起后感觉小腿后发酸、发沉,舌苔白厚,看起来滑而湿润。

从曹女士的体征来看,不符合寒湿证范畴。她嘴唇发绀、时觉气短,属宗气不足、血脉瘀阻;一变天便感觉腰和小腹发凉,存在肾阳不足,建议熬水泡脚用肉桂20克,鸡血藤50克,当归20克。肉桂温肾阳,鸡血藤当归通血脉,其中肉桂温,鸡血藤、当归润,其方整体温润如“水”。经1周后,曹女士睡眠明显改善,嘴唇发绀和气短症状得到减轻。后续准备继续泡1个半月加固疗效。

胡嗲嗲也不符合寒湿证的病证。他左膝疼痛,活动时痛甚,伴乏力,查舌苔厚腻(也有些患者舌苔不厚腻),局部无红肿,属肝肾不足,痰瘀阻滞。建议熬水泡脚用白芥子20克,莱菔子20克,紫苏子20克,菟丝子20克,茺蔚子30克,蛇床子20克。白芥子、莱菔子、紫苏子化痰通络,菟丝子、茺蔚子、蛇床子益肝肾通血脉。经3天后,患者膝痛竟减轻大半。

普通人怎样科学泡脚?中医认为,中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,又有寒热温凉四气;中药治疗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,寒则温之,热则凉之,不虚不实,以经调之”,这就是说,中药泡脚要顺应病证规律,平衡调节才能取效。此外,中药泡脚还要顺应一天四时五脏阴阳的规律,一般泡脚都在黄昏后和临睡前,都属于前半夜。中医认为,前半夜即黄昏后至半夜,属阴中之阴,阴气正盛,此时中药泡脚可以顺应并促进阳气的敛藏和阴精的积蓄闭藏,从而达到“阴平阳秘”身心平衡的目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人体体征较复杂,一般患者出现病症时,往往第一时间无法辨别自己的主症(即身体的主要病症和问题),如果用普遍的方子代替个体治疗,很有可能治不好病,反而助推了其他问题的出现。

由此可见,中药泡脚要顺应病证规律和一天四时五脏阴阳规律,平衡调节是关键,不能局限于艾叶花椒生姜,也不单单是为了驱寒保暖而以偏概全,一叶障目。

郴州市苏仙区妇幼保健院 胡云鹏

外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