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寒地冻冷到抖,小寒时节如何“温补”?听听福建专家怎么说
发布时间:2025-01-05 15:27 浏览量:3
1月5日是“小寒”。俗话说:“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冷到抖。” 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,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。此时我们应该防寒保暖,固护身体阳气。小寒后该如何养生呢?饮食运动生活起居要注意些什么呢? 一起来听听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中医科余晓琳副主任医师的建议。
注意保暖 预防“寒邪”
“小寒时节,气温低,血管收缩,血压、心率容易波动,心脑血管疾病处于高发期。”余晓琳医生提醒说,平时有慢性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这个节气也容易疼痛加重,因为天气寒冷,劳损部位容易受到寒邪侵袭,“寒主收引,影响气血运行,气血凝滞,不通则痛”。因此,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。头部、颈肩、腰背、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加倍呵护,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,出门应戴好帽子、围巾、手套等。睡前热水泡脚有助于体内气血运行。
适当锻炼 生发阳气
“动则生阳。”余晓琳医生说,小寒时节适度锻炼,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同时,还可生发阳气,为机体提高御寒能力。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太阳出来,气温升高后;运动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、快走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、广场舞等轻中强度的活动。
余医生特别强调,寒冷天气运动前,要充分热身,并且循序渐进,逐渐加大运动强度;活动过程中避免大汗淋漓,毛孔开泄后易受寒受风。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,及时添加衣服。出现大风、气温骤降时,最好不要进行户外锻炼,可以在室内进行简单活动。
饮食调理 合理进补
人们经历了夏暑、秋燥的消耗后,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,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。余晓琳医生说,中医有“寒者温之”的原则,认为温性食物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,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,同时,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,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。
“合理的‘冬令进补’能让身体更强壮。”余晓琳建议,在小寒时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,如羊肉、鸡肉、牛肉、桂圆、山药、板栗等,当归生姜羊肉汤、人参红枣鸡肉汤、山药莲藕排骨汤都是很好的药膳。不过,进补应顺应人的个体差异,阴虚阳亢的人则要多滋阴清补;脾胃虚弱的人脾阳不足,还需先健运脾胃。
最后,余医生还提醒,小寒时节除了气温低,还有个特点是气候干燥,人体容易缺水,“皮肤会因为干燥而瘙痒,肠道会因为津液不足而出现大便干结,呼吸道会因为湿度不够而出现鼻子干痒、咽干、咳嗽”。因此,我们应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,涂抹润肤霜,保持室内空气湿度,特别是使用空调或暖气的时候,应同时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,以保持室内湿度适宜,避免呼吸道干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