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立冬|养生重在敛阳养阴 温补保暖
发布时间:2024-11-07 20:04 浏览量:12
今日立冬。立,为建立、开始之意。立冬,预示着冬季的来临。此时,太阳已到达南半球,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,气候变化明显,温度有所下降但还不至于太寒冷。冬季乃万物开始蛰伏收藏的季节,养生保健也需做出适当调整,适应季候变化,宜收敛阳气,重在养阴。
饮食温补以养肾阴
立冬养阴重在补肾阴,可多食山药、红薯、马铃薯、栗子、核桃等益肾食物,以及白菜、银耳、糯米、大枣、芝麻、干姜、红糖、梨、猕猴桃等温中散寒之品。大葱、大蒜、辣椒、韭菜等辛辣散阳气之物虽有助活络气血,但不可过食,以免引发胃肠燥热、火气上攻,导致便秘、鼻出血、胃肠疾患等。
入冬后天气渐渐转冷,为增加御寒能力,应适量摄入高蛋白、高热量的肉类。但需提醒的是,冬季人们穿得厚,住得暖,活动减少,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,若盲目大补,饮食热量常偏高,很容易产生胃肺火盛即“上火”。因此,还宜以平补、温补为宜。
可根据所处地域不同及个人体质差异选择食材。北方地区天气寒冷,宜选用牛肉、羊肉等温补之品;南方地区气候较温和,应进补甘温之品,如鸡、鸭、鱼类。肠胃健康者还不妨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如白萝卜、莲子、冬瓜、黄瓜等,帮助可去除油腻,促进新陈代谢,加强免疫功能。
晚睡早起注重保暖
中医讲究“春发夏长,秋收冬藏”,冬季是养精蓄锐的季节,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。进入立冬后,白天短,夜晚长,作息可调整为早睡晚起。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
特别要注意身体保暖,以免阳气外泄。孩子在冬季玩耍活动后,哪怕出了一身汗,也不要乱脱衣服,可以在活动前先脱去一件较薄的衣服,活动出汗后先等汗歇,再添衣或洗热水澡。足部的保暖防寒工作也不容忽视:平时记得穿好袜子;可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,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,以增进血液循环;也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,多活动腿脚,避免久坐不动。
冬“藏”即神藏于内,所以情志方面,要力求精神安宁,情绪保持平和畅达,遇事节怒,宠辱不惊。万物凋零之际,难免情绪出现低落,可适当晒晒太阳,或与友人交游,消除烦闷。还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愉悦身心的活动,如听音乐、阅读、养花等。
多活动身体防感冒
立冬乃季节交替之时,温差较大,空气质量下降,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,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多发。需根据天气状况,及时增加衣物、被褥。
平日里要加强身体的活动和锻炼,也可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,增强面部血液循环,以提高自身御寒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。运动应选择在上午或下午日照充足的时段进行,避免过早或过晚。锻炼还需动静结合,以微微汗出为度,因为汗多泄气,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。宜选择轻缓的运动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散步等。初冬还未到寒冷刺骨之时,有人青睐冬泳这种健身方式,然而此运动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,并非人人适宜,身体素质较差者或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谨慎选择。
冬季,气候逐渐变得干燥,室内取暖也会使人体感觉更干,应适当多饮水,保持身体水分需求。护肤方面,深度且长效的保湿必不可少。洗澡时水温不宜太高,以免清洁过度,导致皮肤干燥发痒,可配合滋润型的沐浴液。浴后趁皮肤饱含水分时,适量涂上护肤乳以养护。平时可多吃些梨、银耳等润燥类食物,从内到外地滋养肌肤。(本报记者 廖宏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