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健康误区,你中招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4-11-15 05:51  浏览量:10

冬季一来,气温骤降,感觉连呼吸都带着寒意。许多人把“捂得像粽子”作为冬季生存法则,衣服越穿越厚,仿佛是挑战如何让自己变得更臃肿。殊不知,这样的“重装上阵”未必能保暖,反而可能让你动弹不得。

除了穿得像个“动不了的雪球”,冬季的居家和外出习惯也容易忽视细节,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别怕!今天的冬季生活指南就来拯救你,教你如何科学保暖、智能取暖、安全外出,帮助大家健康过冬。

一、穿衣指南

在寒冷的冬季,许多人认为穿得越厚就越能保暖,事实上,这并不是最佳选择。过度叠加衣物不仅会限制身体的活动,还可能抑制体温调节能力,导致出汗后反而感到寒冷,降低身体的抵抗力。因此,科学合理地保暖尤为重要。

1.注重关键部位的保暖

冬季保暖要特别关注颈部、背部和腹部的防护。颈部受凉会导致寒气入侵,而背部和腹部的保暖有助于维持整体体温平衡,防止寒气伤身。适当添加围巾、保暖背心等配件,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。

2.选择贴身保暖衣物

穿着轻便且透气性好的贴身保暖衣,是冬季保暖的关键。避免使用厚重但不透气的衣物,这类服饰会影响汗液的蒸发,反而导致体温下降。贴身保暖衣能够更好地贴合皮肤,减少热量流失。

3.轻便防风外套是最佳选择

外套的选择上,应以轻便、防风为主。防风功能良好的外套能够有效阻挡寒风侵入,减缓体温流失,同时保持轻盈便捷。与其“里三层外三层”地层层包裹,灵活穿脱的轻便外套更利于调整体温,保持舒适度。

二、室内温控指南

冬季室内温度的适当调节非常重要。使用暖气、空调或电暖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温度。

为了确保舒适度,建议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2~25℃,这样既能确保温暖,又能避免过高的室内温度导致空气过于干燥或过热不适。为保证供暖效果,可以选择安装智能温控系统,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温度。

许多“怕冷星”人选择封闭门窗以保持室内温暖。然而,这种做法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。完全封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,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上升,影响呼吸质量。缺乏新鲜空气交换,可能导致头晕、乏力等不适症状。

此外,封闭门窗导致室内湿度不均衡,特别是在热水器和湿气较重的厨房区域,容易积聚湿气。而高湿度不仅导致墙面发霉、家居物品损坏,还可能引发呼吸道问题,如哮喘和过敏等。

正确做法是保持适度的通风,确保室内空气流通。在寒冷天气下,可选择短时间开窗换气,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。

三、外出安全指南

冬季外出时,滑倒和跌伤是常见的安全问题。因此,外出前做好准备工作至关重要。

首先,了解天气预报,根据天气预报准备外出携带物品。

其次,戴好口罩、围巾、帽子等,以降低呼吸道感染和冻伤的风险。最后,选择好防滑鞋,以防摔伤。

老人出门前可在手机背面贴上家人联系方式,并在衣服口袋中放一张家庭成员联系卡,以备意外发生时路人、医护人员能及时联系上家人。

外出后,需要避开未清理的结冰路面。行走时,步伐应保持缓慢且均匀,确保每一步都稳固。

外出归家后记得勤洗手或使用消毒液,避免细菌传播。

若手脚冰凉需要回暖,应避免使用热水直接取暖。在血液流动较差的情况下,直接接触热水可能对组织造成伤害,反而容易导致冻疮。

因此,水温不宜过高,最好能保持温暖感而非烫感。可以选择温水(37~40°C)浸泡双手双脚,避免温差过大。也可以选择将热水袋、暖宝宝等,放在手脚周围,但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。

希望大家能从这些实用建议中受益,在享受冬季的同时,也能保持健康与活力。

作者:唐蔚/文 侯歌/图

编辑:李硕然

审核:姜峰 李雅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