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冷,提醒高血糖人群:这6件小事可不能忽视,别用无知换生命

发布时间:2024-11-26 01:08  浏览量:7

天气一冷,很多人开始更注重穿衣保暖,可对高血糖人群来说,保暖只是第一步,真正危险的威胁却藏在看不见的地方。忽略身体的细微变化,可能会让血糖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控,悄悄把健康推向深渊。有些人觉得血糖高点没关系,“不就是多喝点水、多跑几趟厕所吗?”

但事实上,高血糖不仅仅是口渴和尿频,它的“杀伤力”远比你想象中更大。尤其是寒冷的天气里,稍不注意,就可能让小问题拖成大隐患,甚至威胁生命。这篇文章会告诉你,为什么高血糖人群在冬天更“危险”,以及哪6件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。

先来看看一组让人后怕的数据。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报告,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。

2021年的数据显示,全国糖尿病及前期高血糖患者总数已超过6亿,而在这些人中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经超标,或者对高血糖的危害一知半解。

冬季,正是高血糖相关并发症的高发期,医院急诊科不乏因血糖失控而住院的病例,比如酮症酸中毒、脑血管意外等。更可怕的是,这些严重后果,往往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。

回想一下,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:一个看似健康的中年人,突然在冬天中风入院;或者一个老年人,平时血糖控制得不错,结果因为感冒导致血糖飙升,不得不住院治疗。

这些案例不是偶然,而是高血糖患者忽视了一些关键的“冬季健康守则”。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正饱受高血糖困扰,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一定要认真读完。

高血糖患者在冬天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血糖波动加剧。寒冷会刺激身体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,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,这些激素会让血糖升高。有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,稍微多吃点降糖药就行,但问题没这么简单。

血糖波动不仅会让人感觉疲惫、头晕,还会加速血管的损伤。冬天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,高血糖更是火上浇油。

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,冬季因高血糖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要比其他季节高出近30%。这是因为低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,血管收缩,血流变慢。如果再叠加血糖波动,血管内壁会受到更大的压力,发生堵塞的几率也更高。

通俗点讲,高血糖患者的血管就像一条经常被堵塞的下水道,冬天这条“下水道”更容易结冰,结果可想而知。

除了血糖波动,感染也是冬季最大的隐患之一。感冒、肺炎、尿路感染等在冬天更容易找上门来,而高血糖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弱,更容易被“盯上”。

更重要的是,感染本身会让血糖迅速升高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很多高血糖患者在感冒时忽略了血糖监测,结果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时,往往已经为时过晚。

此外,高血糖患者在冬天容易忽略的一件事是脚部的保护。寒冷会让手脚血液循环变差,再加上高血糖本身可能引发的神经病变,很多患者对足部的冷热、疼痛感觉变得迟钝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小小的冻疮或擦伤,都可能发展成难以愈合的溃疡,甚至需要截肢。有数据显示,在糖尿病足患者中,冬季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时间段之一,而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,死亡率高达50%。

最后,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。冬天日照时间短,许多人会感到压抑、焦虑,这种情绪上的波动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性。焦虑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,而睡眠不足又会让血糖难以控制。

很多高血糖患者一到冬天就有这样的抱怨:“怎么感觉吃得也不多,运动也没少,血糖就是控制不住。”其实,这可能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。

那么,针对这些冬季高发的“隐患”,高血糖人群该如何应对呢?以下这6件事,一定要牢记:

第一,做好血糖监测。冬天血糖波动大,建议每天至少监测2-4次,特别是在感觉身体不适时,千万别忽视。

第二,注意保暖。尤其是手脚的保暖,不仅要穿够衣服,还要避免直接接触冷水。

第三,合理饮食,避免暴饮暴食。冬天吃火锅、炖肉的机会多,但高血糖患者一定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,主食尽量选择粗粮类。

第四,按时服药,定期复诊。不要因为天气冷就减少运动量或随意调整药物剂量,任何药物的调整都要遵医嘱。

第五,提高免疫力,预防感染。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是很有必要的,同时注意多喝水、多休息。

第六,保持稳定的情绪。可以通过听音乐、散步、和家人聊聊天来缓解焦虑,避免长时间处于压抑的状态。

总结来说,冬天是高血糖患者的“危险季”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但只要做好这6件事,很多风险是可以避免的。健康是自己的,别等到问题发生了才后悔。照顾好血糖,就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负责,别用无知换来遗憾,别用侥幸换来代价。
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属于“艺术加工”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,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,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,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