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转冷,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进入多发季节,冬季做好保暖

发布时间:2024-12-11 09:16  浏览量:4

天气转冷,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进入多发季节

进入冬季,天气转冷,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也进入多发季节,公众该如何科学防治?怎样养生保健?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?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。

入冬后要注重“潜藏”

“自然界有‘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’的节律变化,入冬后人体要避免阳气的损害,要注重‘潜藏’。”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杨志敏表示,要保持充足睡眠,不要持续熬夜;要防范阳气外泄,做好保暖,特别是头、颈、脚等部位的保暖;运动时不要大汗淋漓,微微出汗即可;在阳光充足的时段晒太阳,补充阳气。

饮食方面,专家建议,进补因人而异,对于偏瘦、手足不温、怕风怕冷的人,可选择温养气血的食物,如羊肉、桂圆、红枣等;对于体重超重、口气很重、口干口苦的人,应以疏导为主,多吃大白菜、陈皮、萝卜等。

冬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吃膏方调补身体。杨志敏介绍,膏方又称膏剂、膏滋,是多种中药材反复、多次煎煮后,滤取药物的汁液进行浓缩后,加入膏类或根据需要加入糖,变成半流体的状态或膏状,是中药丸、散、膏、丹、汤的一种剂型。冬季吃膏方是“冬藏”的辅助方式。现代社会节奏快,冬季常不能给身体充分的时间去“潜藏”和修复,服用膏方是辅助养护身体的一个方法,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。

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

“随着气温逐渐下降,可能会面临着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或同时流行的风险。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表示。

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?专家建议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与通风,通过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来增强体质,减少与有呼吸道症状人群的密切接触,并做好健康监测,视情况及时就医。同时,对于有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,应尽早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,儿童、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尤其应注意疫苗接种。

一些孩子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出现持续咳嗽,对此,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表示,由于感染后咳嗽通常是自限性的,一般情况下如果症状轻微,无需特殊治疗。对于症状较重、病程较长,尤其是咳嗽影响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情况,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,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,并谨遵医嘱避免不必要用药。

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防寒保暖

“每年进入冬季,到医院就诊和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加。”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丁荣晶表示,这不仅与天气寒冷、血管收缩有关,也与冬天的节气有关。

丁荣晶说,冬天是收纳的季节,人们食欲增加,活动减少,容易出现体重增加,血糖、血脂水平也相应会升高。同时,天气寒冷伴随的血压升高,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,以及冬天对人情绪产生的不利影响,都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。

专家建议,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,尤其是老年人,气温降低时要及时添衣。要控制食欲,保持适当的运动习惯。此外,要控制好生活节奏和压力,避免过度劳累,养成每周2至3天监测血压和心率的习惯。坚持规律用药,减药或停药要遵医嘱,若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 新华

早期感冒用药有讲究

近期有些人的感冒特别难好,而且反反复复,汕头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蔡蔚斌表示,感冒拖延且反复,首要原因就是发现得太晚,处理措施不当;其次是治疗的延误。这些与大家对感冒症状不太了解有关系。

蔡蔚斌指出,早期感冒除了表现出一些常见症状,比如流鼻涕、鼻塞、咽痒、咳嗽、咳痰等,还有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,那就是全身酸痛。如果能及早识别感冒早期症状并及时的干预,那么症状就不会进行性地加重。

得了感冒怎么办?蔡蔚斌表示,刚发现症状时不要过早地服用布洛芬之类的解热镇痛剂,除非头痛得太严重,可以少量地服用。而小柴胡冲剂也不要过早地服用。因为这些东西,可能会让症状得到控制,但是治疗并不彻底。还有像玉屏风散这类药物,其实是不适宜使用的,因为玉屏风散会让我们“闭门留寇”,即过早地将感冒病邪留在身体里,导致它在里面进一步进展,而无法更快痊愈。

那么我们要怎么处理?蔡蔚斌介绍,首先要多饮温水,可以适当地用生姜加薄荷煮水喝,同时结合一些宣肺的中药,将感冒病邪宣发出去,不要让它留在自己的身体里。他提醒,谨慎使用抗感冒药,尤其不要乱用抗菌素。“抗病毒跟抗菌素是不同的。如果是病毒感染,其症状有可能表现得跟细菌感染有点类似,但没有在医生指导下,不要乱用这种抗菌素,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延误,甚至出现其它的并发问题。”蔡蔚斌说。

本报记者 马畅 魏朝霞

保护关节三个要点请注意

随着冬天脚步的来临,冷空气渐袭,冷风一吹,不少人感到周身关节疼痛、不适,稍不注意,一些有过骨关节炎的人就容易复发,表现为肢体、关节等处疼痛、酸楚、麻木以及关节僵硬、屈伸不利、肿大变形等症状,这属中医"痹症”的范畴。《素问.痹论》讲道: “凡痹之类,逢寒则虫,逢热则纵。”可见,风寒之邪可痹阻经络,引发气血不通,不通则痛。那在冬天里应该如何保护好关节呢?

要注意保暖。关节一受寒就痛,可能是保暖没有做到位。无论是居家休闲,还是出门在外,对于一些有关节炎病史或者本身表面覆盖肌肉少,容易被寒冷所袭击的关节要格外的注意,特别是在早晚气温偏低、风大的时候要围好围巾、戴好手套、穿好秋裤等。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发热的围巾、鞋子、袜子或是护膝、护肩、护腰等用具,加强保暖效果。

运动要适当。穿衣保暖是被动防御,而适度的运动则是能够促使人体内部阳气生发,增强自身的抗寒能力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讲到“冬三月,此为闭藏”,应“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”。冬季运动不宜剧烈,避免出汗过多,耗损人体之阴,应选择一些舒缓和低冲击的有氧全身运动,并掌握好方法,使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,可先在床上做十个伸懒腰动作,再做三十个蹬腿动作,达到热身的目的后,再披衣起床,这样做不仅全身暖暖的,还能减少行走不稳,摔倒的风险;久坐后有时会觉得手脚及全身冰凉,这时可以先做一些手指抓握、双手互搓的动作,再用搓热后的手揉搓肩颈及其它地方,这样可缓解颈部、肩膀等部位的僵硬疲劳;脚部则可做踮脚、蹬腿动作,改善血液循环的同时也还能增强灵活度。

温水泡脚作用多。足部穴位较多,是足三阳经络起始处,温水泡脚产生的热量,可改善血液循环,对全身关节都有好处。选择睡前用温水(不超过45℃)泡脚,能起到疏通气血、协调阴阳、散寒温肾、扶正祛邪作用。此外,还可适当用一些艾叶、生姜、粗盐、当归等,先正常煎煮20分钟,再加适量的凉水稀释至温度适宜。需要注意的是,泡脚时间不超过30分钟。如果是踝关节不适,那么泡脚的水要没过踝上三寸;膝关节或者颈肩酸软,除了泡脚,也可用毛巾浸泡后湿敷膝关节;而手部关节僵硬疼痛同样也可以采用浸泡、湿敷的方法。

汕头市中心医院 曾晓洁

外部推荐